本文作為一個系列分為三個部分,闡述使用企業架構建模工具的必要性,以及使用 Rational System Architect 做為企業架構建模工具的業務價值和具體的實施步驟。第一部分介紹什么是企業架構,為什么需要企業架構建模工具;第二個部分介紹使用 Rational System Architect 作為企業架構建模工具的實施步驟;第三個部分介紹使用 Rational System Architect 實施方案的成功案例和最佳實踐。本文預計您希望了解企業架構,而且希望進一步了解企業架構項目的實施過程。
在企業信息化建設的過程中,我們都接觸過架構的概念。架構是指信息系統的基礎組織方式,包括各系統組成部分、關系(組成部分之間,組成部分與系統環境之間)、以及指導系統設計和演進的管控原則。將架構的理念運用於企業信息化建設中,可以演化為兩種類型:企業架構和系統架構。企業架構從整體上體現了一個企業的關鍵業務、信息、應用和基礎設施建設和發展策略,以及它們對企業的業務功能和流程的影響。企業架構關注於業務流程、企業的組織結構,以及支持業務流程的信息技術。系統架構是按照軟件工程方法描述信息系統的概念、邏輯和物理設計,定義信息系統的執行、開發和運行環境,是企業架構在業務、應用、數據和技術四個架構領域針對具體信息系統或項目的方案視圖和設計細化。
如圖 1 所示,企業架構(Enterprise Architecture, EA)是 戰略與項目實施間至關重要的銜接,包含三個要素:定義和維持 企業架構模型(包括業務架構和 IT 架構),管控企業架構,制定 轉型舉措,實現業務和 IT 的目標。具體來說,企業架構從以下兩個方面發揮作用:
保持項目實施和業務戰略的一致,控制在投資預算范圍內,並且按照正確的順序做事,在這過程中提供有效的項目群管理和控制。
企業架構框架回答了企業架構包含的內容。它采用一種結構性的方法定義企業架構設計和管控所需要的架構資產(通常也稱為架構積木塊 )。
企業架構框架從 80 年代末起源經過 30 多年的發展,迄今仍在不斷補充和完善。目前,主流的企業架構框架包括了:DoDAF、TOGAF、Zachman、FEAF 和 IBM EA 。這些企業架構各有所長,對相關的評價和對比有興趣的讀者可以閱讀。本文以 IBM EA 作為示例,描述一個典型的企業架構框架。
如圖 2 所示,IBM 企業架構框架是一個四橫六縱的結構,藍色的文字框代表了企業架構規划和實施產生的工作交付件。
四橫:
六縱:
和 Zachman 企業框架類似,IBM 企業架構從 5W1H 視角去描述:戰略(Why), 事件(When), 人員(Who), 活動(How),數據(What),位置(Where)。
如圖 3 所示,IBM 企業架構實施方法論基於一個架構設計方法,分三個步驟實施(現狀分析、藍圖設計和演進路線規划),一個架構管控體系保證企業架構規划落地的手段。
架構設計方法包括企業架構設計和系統架構設計。企業架構設計是企業級、高階的信息化規划,而系統架構設計是對企業架構中所識別的信息化改造、新建需求的實現系統級設計。企業架構設計由業務、信息系統和技術三個領域構成,每個領域由相應的架構元素和模型(請參考第 2 節信息)構成。
典型企業架構設計過程分為三個步驟:現狀分析、藍圖設計和演進路線規划。現狀分析和藍圖設計都基於同樣的設計方法。不同的是,在現狀分析,額外的輸入是當前環境信息,而在藍圖設計,額外的輸入信息是對於企業新出現的機會。
架構管控是在企業架構設計的基礎上,建立健全架構管控組織、明晰管控職責、制定管理原則、執行管控流程、管理架構資產、考核管控績效的管理行為,保障企業架構的落地和應用。企業架構如果沒有在應用系統管理和開發活動上的充分應用,企業架構將只是靜態的,缺乏可用性並很快會過時。
在於企業架構管理和實施過程中,作為企業架構辦公室的管理者和企業架構師往往會遇到以下問題:
作為企業架構建模的實施者在整理和維護架構內容時,也面臨以下問題:
SA 的功能特點
IBM Rational System Architect(以下簡稱為 SA)被全球眾多企業和機構選為可視化管理、分析企業架構和建立業務模型的解決方案。在支持不同的方法論,生成 HTML 報告,對流程、數據、應用、技術的綜合模型建模分析上處於世界領先的地位。所有貫穿公司上下的信息都能夠在 SA 中管理起來,包括公司或機構的發展戰略、業務流程、應用系統、IT 和網絡架構、數據模型等。同時可以在 SA 中建立這些信息的相互關系並進行分析,從而能更快地理解、分析和采取切實措施以應對任何可能發生的業務和技術變化,夯實企業發展的基礎。
SA的功能特點:
SA 的業務價值
本站转载的文章为个人学习借鉴使用,本站对版权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隐私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