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開始清理
echo 1 > /proc/sys/vm/drop_caches
3.清理后內存使用情況
free -m
4.完成!
查看內存條數命令:
# sync
# echo 1 > /proc/sys/vm/drop_caches
cache釋放:
To free pagecache:
echo 1 > /proc/sys/vm/drop_caches
To free dentries and inodes:
echo 2 > /proc/sys/vm/drop_caches
To free pagecache, dentries and inodes:
echo 3 > /proc/sys/vm/drop_caches
說明,釋放前最好sync一下,防止丟數據。
因為LINUX的內核機制,一般情況下不需要特意去釋放已經使用的cache。這些cache起來的內容可以增加文件以及的讀寫速度。
先說下free命令怎么看內存
其中第一行用全局角度描述系統使用的內存狀況:
total——總物理內存
used——已使用內存,一般情況這個值會比較大,因為這個值包括了cache+應用程序使用的內存
free——完全未被使用的內存
shared——應用程序共享內存
buffers——緩存,主要用於目錄方面,inode值等(ls大目錄可看到這個值增加)
cached——緩存,用於已打開的文件
note:
第二行描述應用程序的內存使用:
前個值表示-buffers/cache——應用程序使用的內存大小,used減去緩存值
后個值表示+buffers/cache——所有可供應用程序使用的內存大小,free加上緩存值
note:
第三行表示swap的使用:
used——已使用
free——未使用
手動執行sync命令(描述:sync 命令運行 sync 子例程。如果必須停止系統,則運行 sync 命令以確保文件系統的完整性。sync 命令將所有未寫的系統緩沖區寫到磁盤中,包含已修改的 i-node、已延遲的塊 I/O 和讀寫映射文件)
!將/proc/sys/vm/drop_caches值設為3
有關/proc/sys/vm/drop_caches的用法在下面進行了說明本站转载的文章为个人学习借鉴使用,本站对版权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隐私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